全部

去年青岛GDP 三成靠“海洋”! 今年全市确定90个海洋重点项目 计划总投资2031.08亿元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23-03-11 11:16:03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好

3月9日,青岛市就“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介绍,预计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将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继续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

“继续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这样的措辞,在青岛官方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布稿中,并不多见,也显然透露出了青岛对于自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实力与自信。

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强在哪,高质量发展动能何在,在跟沿海各个海洋大市的比拼中,又逐渐展露出了哪些过人之处呢。

人才突围>>>

“我们所有问题都可以

在青岛市内获得解决”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今年全国两会上,海洋经济热度不减。代表委员们围绕海洋碳汇、海洋氢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海洋生物医药等热点领域,提出高质量发展真知灼见。而在先期召开的各地两会中,至少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就发展海洋经济作出部署。

更往前,半岛全媒体记者去年就已经注意到,十三五以来,至少上海、深圳、青岛、广州、天津、宁波、大连和舟山等八座城市先后提出要将自己建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从海洋生产总值来说,无论放在计划单列市还是副省级城市的对标体系中,青岛都稳居首位,甚至领先广州、深圳、宁波这些GDP位列青岛之前的城市。同时,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超过30%,虽然总值跟已经超过万亿的上海仍然相差悬殊,但单就比重来说,并不逊色。

这样的结果或许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并不意外。2017年,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主任科学家范广益从深圳来到青岛,带领团队从事海洋生物基因研究等基础科研项目,目前团队规模达200人左右。为什么选择青岛?在他看来,这是不二之选。海洋基础科研需要高密度的对口人才供给,青岛海洋院校和教育资源丰富,放在全国、甚至全球来说,在相关基础人才的供给方面都堪称优越。同时,青岛海洋科研院所集聚,有丰富的资源调查和生物学研究,能够为基因研究院的数据解读工作提供生物学支撑,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我们所有问题都可以在青岛市内获得解决,这是我们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依靠。”

事实上,市场主体的切身感受背后,正是青岛在人才与海洋产业发展的互动促进方面的不遗余力。2022年,青岛市出台了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海洋15条”,同年,出台第一部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政策出台以来,青岛先后开展了船舶海工产品船级社认证、远洋渔业、水产种业、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等奖补政策评定工作,发布了“2022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名单”,2022年累计评定奖补资金4170余万元,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装备提质增效、海洋人才招引集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受到广大涉海市场主体、海洋科研人才的一致好评,也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了一块具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项目助攻>>>

聚焦六大领域

开启“囤货式”招商

人才基础要转化为产业优势,项目是最好的孵化器,招商是最强的助推器。

今年,青岛按照“涉海元素多、产业前景好、经济拉动强”的原则,确定了全市90个海洋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031.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0.61亿元。

对青岛已经确定的海洋重点项目稍作梳理会发现,聚焦青岛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航运服务、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数量之外,这些项目的成色更足。

质量高。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海洋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520.43亿元,占到项目总投资比重的74.86%;4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38个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

结构优。90个海洋项目中,制造业项目53个(含基础设施项目5个),占比近六成,计划投资989.07亿元。

与此同时,青岛的“囤货式”海洋大项目招引仍在加力推进。发布会上,戚永战表示,今年将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海洋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引落地上集中发力,力争实现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

就在发布会举行的一周前,3月1日到3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率队赴烟台、深圳、珠海三地,展开密集招商走访。三天时间,先后走访了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深圳国家基因库、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

不难发现,这次走访可谓“箭无虚发”,这些企业不仅是行业头部,其所在领域更是与青岛海洋产业发展逻辑高度契合。

项目引进来,更要落下来。戚永战介绍,下一步,将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完善项目管理、调度、服务、考评“四项机制”,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同时,大力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实地了解项目情况,宣传海洋发展政策,紧紧围绕企业最直接、最期盼的需求,做好要素保障。

数字赋能>>>

抢占全球深远海

养殖技术发展新高地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运营,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国际上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水平最高、设计理念最先进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建成交付,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系列系统推进举措下,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硕果不断。

眼下,数字中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同时,中央一号文件将养殖工船作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主要举措之一。记者了解到,作为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之作,青岛正在对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加速“复制”,不断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已累计航行5200余海里,产出高品质大黄鱼1000余吨,产值约1亿元。未来,青岛市将积极稳妥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陆续布局50艘养殖工船及配套船只的深远海养殖船队,实现年产海水鱼35万吨,努力争当行业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不断向海图强、经略海洋,打造国家海上“蓝色粮仓”。

强化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推进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养殖生产、装备制造、产业监管、服务体系等领域堵点问题,不断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重点支持大型养殖工船建造,今年将陆续启动“国信2-1号”“国信2-2号”等6艘养殖工船设计及建造工作,扩大生产规模。

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青岛海洋渔业科研优势,推动科企战略性合作,以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领域病害防控、营养饲料、装备科技、新品种选育等方向为重点,实施深远海绿色养殖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渔业专利体系,抢占全球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新高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