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宜今兴的糕点、劈柴院的坛子肉……青岛人童年的味道找到了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24-02-18 14:45:02

街市中人声鼎沸,商家忙得抬不起头,游客乐得合不拢嘴……春节期间,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市南区中山路老城区再合适不过。是什么原因让这里变得如此火爆?2月17日,记者现场采访了项目运营单位、业主和游客,听他们讲述老城区的蝶变。

老城区 春节欢乐逛街里

2月17日上午10时,地铁1号线中山路D出入口处,乘客们刚刚走出站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2024青岛·市南“第二届新春逛街里节”在这里举行,商铺林立,到处张灯结彩,充满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吃的、玩的、用的,每个摊位前都围着大批游客。改造一新的老里院也已入驻了业态各异的商家,游客们进进出出,流连忘返。

“这跟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变化太大了,都认不出来了!”不少岛城市民一边逛,一边寻找着老城区的旧日痕迹。

市民在胶州路上欣赏花灯。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摄

在老字号“苟不理”包子铺门口,游客们排起了长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来这里吃包子了,今天特意带着朋友过来尝尝。”单位在安徽路上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老城区改造前,他和同事是这里的常客,“之前这里道路坑洼不平,房子年久失修,大茅房那里长年有股难闻的味儿。现在改造了,虽然看着还是‘旧’,但旧得让人舒服,修旧如旧,赏心悦目。”

在四方路和易州路交界处的三角地,一场“街里游园”活动正在举行。投壶、打鼓等游戏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街心的舞台前,许多市民游客围成一圈,欣赏乐队的演出,歌手们轮流献唱,一首首老歌收获了一阵阵喝彩。

青岛味 中式点心惹人爱

开在“苟不理”旁边的“宜今兴”,是一家专营中式点心的店铺,顾客络绎不绝,店员一刻也不得闲。

“1911年宜今兴在潍县路81号成立,经营南式糕点,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因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效益。”宜今兴的店长于琦告诉记者,宜今兴也是家百年老店,生产的糕点过去曾被青岛人当作“青岛特产”馈赠亲朋好友。

春节期间,宜今兴一直营业,这让许多来寻找“青岛味”的市民格外开心。“价格不贵,孩子老人都爱吃。”在附近玩了一上午的王女士打算回家,特意带着孙女到店里来购买无糖点心。

面对顾客盈门的火爆场面,于琦和同事们在产品质量上愈加精益求精。“青岛老城区的复兴不仅是建筑方面的修葺,作为经营业主,我们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把价格控制住,让市民和游客真正感受到物美价廉,在老城区玩得开心。”于琦告诉记者,她不担心春节过后店铺的生意会回落,因为她发现,市民在这里找回了老青岛的味道,“热闹劲儿又回来了!”

劈柴院 建章立制解决问题

对于劈柴院,青岛人再熟悉不过,这里的小吃承载了很多青岛人的回忆。不仅如此,因为紧靠中山路,这里还曾是游客来青必逛的景点。但有一段时间,因无序竞争、业态重复等原因,再加上一些业户“挣快钱”的心理,让劈柴院的经营陷入低谷。

劈柴院里熙熙攘攘的游客。

2月17日中午,记者在劈柴院中山路入口看到,如今的劈柴院又恢复了青春活力,游客们纷纷涌入,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将劈柴院定位为‘中国领先美食文旅聚集地’‘青岛美食文化输出者’。”劈柴院运营方海源里商业运营管理公司策划总监王朝伟告诉记者,劈柴院目前储备商户120家,计划今年“五一”正式开街,春节期间开业的共有35家店铺和39个市集。

王朝伟介绍,为了从本质上解决劈柴院之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运营方第一步就是请老字号回归。目前,让青岛人心心念念的豆腐脑、坛子肉、锅贴、饺子楼等老字号都已经入驻劈柴院。第二步,运营方对所有有意向入驻的商家进行严格筛选,考察业态需求和经营管理理念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还要由包括市民在内的“劈柴院试吃委员会”现场打分,分高的留下,分低的淘汰。第三步是搭建品控机制,在产品特色、盈利能力、场景展示、品质控制、分配机制上都有完善的制度,所有商户必须明厨明档、现场加工制作,让顾客吃得放心;所有的原材料统一供应,只发放一日使用量,原材料溯源,食材不过夜;对于产品价格,商户必须与运营公司协商定价,不欺客宰客。

午饭时间,王朝伟从河北路上的招商中心来到劈柴院,每经过一家店铺,他都要和商户打招呼:“今天营业情况怎么样?”“很好,顾客盈门,忙不过来啦。”大部分商户如此回答。

老字号 “青岛味道”回来了

“坛子肉”是运营方请回来的老字号之一,店里的大师傅都汉林告诉记者,他做坛子肉已经30多年了,很多青岛人对这种美食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就要来吃一顿。看着劈柴院内拥挤的客流,他欣喜地说,作为名声在外的美食集中地,劈柴院又回来了。

“店面有点小,顾客坐不下,所以接待量不大。”都汉林告诉记者,好在有很多顾客都是老主顾,打包带回家吃。“下一步我们打算帮都师傅扩充下店面,让更多人能坐下来品尝老青岛的味道。”王朝伟说。

市民于先生进店买了一份坛子肉,“我今年53岁,吃了几十年的坛子肉了,从上世纪80年代5分钱一块肉的时候吃起,这个老味道一直忘不了。”

58岁的曹秀娟专做油炸糕,她的炸糕店前,顾客排起了长队。她和店员汪梅忙着和面、包馅,再下锅炸制。“因为生产工艺所限,产能就这么大。”曹秀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质量,她不会为了赶速度而省掉工序,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油炸糕做好。

在附近上班的小孙一下子买了10个油炸糕,说是要带回去给同事尝尝。在排队等候的时候她告诉记者,单位离劈柴院近,她和同事们经常过来吃“好吃的”。看到这里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他们都很高兴。

“越是火爆,越要沉住气,把产品做好,把价格稳住。”曹秀娟说,能够为劈柴院的复兴出一把力,她感觉很自豪。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