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追兵”越来越近,青岛最大的特色产业如何奋力争先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2024-02-14 09:21:02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而近日一项初步统计显示,2023年,青岛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00亿元以上,分别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全市生产总值约30%,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记者注意到,为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迈进2024年,各个沿海省市抢抓海洋发展的氛围异常浓厚。

1月20日,浙江省组建成立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把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涉海涉港职能聚合统筹,进一步形成海洋发展强大合力。

2月2日,海南省海洋厅厅长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调研,这意味着海南已成立省海洋厅。其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海洋的信号不言自明。2月4日,2024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广东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着力打造“海上新广东”,已成为广东2023年以来海洋发展的新目标。青岛也不甘落后。2月5日,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3年海洋发展工作,谋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到了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青岛“海洋药谷”等内容,同样亮眼。

在“掘金海洋”的征程中,“追兵”正越来越近,青岛要如何加压奋进,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

强化顶层设计

纵观近期沿海省市海洋布局,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机构改革等顶层设计上面。除浙江、海南外,深圳也在准备成立市海洋发展局。

从这个角度而言,青岛早已走在前面。2018年12月以来,青岛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40余个单位参加的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市委海洋委),并专门设立了市海洋发展局,统筹协调海洋经济发展。

以市委海洋委、市海洋发展局为依托,近年来,青岛经略海洋迈出更快步伐。“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4%,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2022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不过,也应该看到,新成立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已经划入了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相关职责,换句话说,其统筹海洋经济发展的抓手更多、力度更大。浙江海洋机构设置,走到了全国前列。青岛也在深化布局。近年来,即墨区等区市陆续成立海洋发展局等职能部门。2023年,青岛首次组织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全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区(市)擂台赛等“十大活动”,着力构建大海洋工作格局,经略海洋、大抓海洋的氛围更加浓厚。

长期以来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在激烈的海洋城市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推出更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海洋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顶层设计上,青岛还在落地突破一批引领发展的政策规划,加快出台《青岛市海洋发展远景规划》《青岛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等文件,前瞻谋划未来青岛海洋发展重点方向,夯实海洋发展法治支撑,持续保持在全国海洋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部署重大规划

今年1月,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五部门联合编制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发布。文件聚焦种业,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海南省发展海洋种业、海洋经济无疑是一大利好。

对于海洋种业优势突出的青岛而言,当然也不能错过发展机遇。目前,在海洋种业方面,在青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及培育出的水产新品种皆居全国第一。基于此,青岛谋划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

如何在青岛建设“北繁基地”?今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已进行系列部署:将编制《青岛水产种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动蓝色种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高质量运行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聚焦“三鱼一虾一贝”,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和战略新兴品种人工繁育技术攻关;做好《国家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

建设“北繁基地”,只是青岛加快部署海洋领域重大规划中的一项内容,类似的规划还有很多。比如,推动部、省、市签署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共建协议,尽快立项、开工;推动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运作,支持亚洲唯一“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合作中心建设;不断扩大“海洋朋友圈”,进一步融通全球,链接资源,打造海洋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城市。

海洋的开放性、联通性决定了海洋工作的国际性。青岛是重要国际航运枢纽城市,2023年,青岛70%的外事活动与海洋有关。未来,青岛还将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坐标系中再定位,立足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持续部署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规划,提升现代海洋城市影响力。

发力海洋产业

海洋实力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产业强弱。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均衡,但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整体来看,目前青岛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电力、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近两年平均增速超10%,虽然增长势头较好,但占比较小,仍处于起步发展状态。

正因如此,青岛正发力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金融、海洋文旅7个主导产业和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2个未来产业,提出建设青岛“海洋药谷”、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等目标。

建设青岛“海洋药谷”,旨在进一步壮大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这一优势产业并形成品牌。为此,青岛除了推动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外,还将借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机制,重点打造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大北海)和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

而提出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是因为青岛在海工装备EPCI(即总承包,包括设计、采购、建造和安装各环节)链条结构中,主要以C端建造环节为主,缺失设计和采购等高端环节,需要推动海工装备由C端向EPCI全链条发展,即“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还要加快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步伐,招引能够有效补齐青岛船舶高端研发设计短板的“民船中心总部”等建链、强链项目。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当前,沿海省市正在抢抓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机遇,把“十四五”发展的着力点、制高点、突破点不断向海洋领域拓展。面向未来,青岛将继续深入谋划、布局,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