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李村河等完成黑臭水整治河底污泥数遍过筛清洗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8-05-09 09:25:05

原标题:李村河楼山河等完成黑臭水整治 河底污泥数遍过筛清洗

“从去年9月份启动对楼山(后)河重庆路至入海口段6.9公里河道综合治理,主要包括防洪、截污、黑臭底泥处置等。 ”昨天,记者从李沧区建管局了解到,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黑臭水治理,河道平整以及景观初步规划,后期将继续开展蓄水、景观提升等工程,综合治理的实施将昔日“臭水沟”变身为北部楼山片区独具风貌又能融入城市肌理的后工业区滨河带状休闲绿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了生动现实。

“重污染”源头治理完成

“这条河原来让污水、垃圾基本填满了,臭味还有化学药水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特别刺鼻,如今味道散了,河道也平整干净了。”家住印江路附近的居民李先生介绍,从去年开始,有工人在施工,将河道内的污泥挖走,填上了干净的沙土,并且在河道周边开展了美化和硬化,如今就差在河道里蓄水养鱼了。

“楼山(后)河位于李沧区西北部,企业搬迁与旧村改造交织,排污点分散、污染情况复杂,部分区域截污管线淤积较为严重。 ”李沧区建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楼山(后)河周边工矿企业林立,生产污水顺势进入河道导致部分河段底泥,铜、锌、铬、镉、汞等污染离子超标。为了彻底解决楼山 (后)河道内重金属污染,黑臭底泥治理采用真空预压干化+生物堆肥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采用筛分淋洗+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解决该区过城河道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楼山(后)河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

该负责人介绍,在点源治理措施方面,不仅延续以往在河道治理上完善市政管网、保障周边污水有出处的截污干管和区域支管建设模式,还采取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污染源头治理。截至目前,楼山(后)河3.3公里截污干管全部实施完成,河道周边3公里区域内共发现污染河道点源179处,全部源头治理完成。

数遍“过筛”污泥变干净

昨天上午,记者在楼山(后)河整治工程现场看到,一台大型机器在运转,将河道里挖出的污泥输送到机器中,经过分拣加专门配方的试剂清洗,从另一边出来的是粗砂粒、细砂粒、土壤等多种产品。

“项目引进的淋洗设备是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示范工程,通过多道工序得到的清洁物料,可作为一般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 ”该设备技术负责人徐超告诉早报记者,经过环保新技术整治后得到的消除污染的土壤,有的可作为建筑材料,有的可用作绿化种树,都可再生利用。

徐超介绍,通过向污染底泥中投加修复药剂,经该设备机械搅拌充分混合后,运输至待检场,使其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发生物理、化学作用,降低污染物在底泥中的迁移和扩散能力,从而消除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产出的少量重污染黑泥再做无害化堆肥处理,截至目前已组织实施完成约15万方黑臭底泥生物堆肥处置工作,预计11月份完成全部处置。

李村河中上游整治是好借鉴

“除了这条楼山(后)河,之前的李村河整治我们也下了功夫,如今李村河已成为岛城的一张亮丽名片。”李沧区建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李村河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如今沿河秀美的生态景观成为众多市民的向往之地,河两岸的景观已经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乐园。沿岸已经成为很多居民置业养老的首选位置。而在2009年启动整治之前,李村河也是典型的脏乱差河道。

“整治中我们注重沿岸自然生态保护,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 ”李沧区建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采用“先截污后治理”的办法,在河道两侧铺设截污干管并建设多个河道湿地系统,形成天然过滤屏障,充分注重亲水性和原生态的景观特色,形成了多个特色景观区域。河底种植的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为鸟类、鱼类提供了活动空间,河床宽阔腹地开辟出的健身场地,也给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活动便利。

在李村河中游,此前由于河道的河底硬化以及河道内原李村大集的影响,这里作为城市河道却长期无水可观,城市景观和水体之间也缺乏自然缓冲带。因此,李村河中游整治在满足河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过城河道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城市建设发展和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和谐统一,形成了秀美的滨水绿洲的河道景观。

“十三五”岛城将整治62条河流

去年初,青岛市城乡建委发布了“十三五”过城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这期间,青岛市将投资85.8亿元,对市内六区的共62条河流进行整治,整治河流169.6公里,2020年基本完成汇入胶州湾的过城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其中明确,“十三五”期间要求基本完成包括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白沙河、墨水河、洪江河、羊毛沟河、龙泉河、九曲河、镰湾河等在内的一批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于已经完成综合整治的河道需要加强截污、治污工作,提高河道水质,减少排入胶州湾污染物总量,改善胶州湾水质。

“十三五”期间基本解决青岛市过城河道景观水体补水问题,通过大力建设城市再生水厂、再生水管网及泵站,逐步形成以再生水作为河道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系统;倡导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过城河道在“渗、滞、蓄、净、用、排”中各个环节的作用,提高河道对雨水的调蓄、滞纳和净化作用。基本实现主要过城河道水质达到V类及以上标准,逐步恢复河道生态,重点建设完成一至两条典型生态景观河道。满足防洪要求,实现河道截污,美化河道景观是根本,实现河道生态建设是河道整治的最终目标。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责任编辑:王春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