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非一般的艺考里程:辗转13校 大年三十都在练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8-03-16 11:16:03

让追逐艺术梦的年轻人走进理想的大学殿堂,逐梦的旅程却充满艰辛——

艺考,非一般的“里程”

从一月份到现在,很多考生的艺考“战线”已持续两月之久。城市之间的奔波,丈量着艺考距离上的里程,更记载着考生及家长的心路历程。

一位美术考生的父亲:

女儿的绘画梦险变噩梦

薛先生还记得,3月4日考完中央美院长达6小时的美术校考后,女儿薛寒冰疲惫的身影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在此之前,她已经参加了鲁迅美院、天津美院等6所学校的考试,一直紧绷的状态,在那一刻达到了极限。但是她还不能松懈,因为央美之后还有西安美院的考试,过几天还要去省外参加两个学校的校考。

薛寒冰从小喜欢绘画,初中时还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彩画作品并举办了个人画展。考入高中后,她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名美术生,开始了专业训练。“为艺考而展开的训练,让考生和家长对‘绘画’有了更切合现实的体验。”薛先生说,对于以前的绘画,孩子可以自由创作,是快乐而幸福的;但若参加艺考,必须按照素描和色彩的应试训练去落笔。

“在北京集训的那8个月,女儿的绘画梦简直变成了噩梦。”薛先生告诉记者,女儿从去年7月1日开始集训,第一周晚上下课后打来电话,她常常带着哭声说:“怎么办?画得太差了……”每天从早画到晚的训练,全是“套路”,如何画得像老师的范画成了能否进步的不二法门。

这种训练对一些个性强的考生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薛寒冰说,画室小组里有几位本来非常喜欢绘画的同学,但他们到最后的态度是,将来坚决不再画画了。让薛先生感到庆幸的是,女儿经受住了集训的磨炼。

“每次校考结束,看着人海般从考场中涌出来的考生,我都会感到五味杂陈。”薛先生说,希望这些孩子在经历应试的磨炼后,还能保持逐梦的初心。

一位舞蹈考生的母亲:

瓶颈期的女儿曾想放弃

为了减少奔波,以更好的状态应对校考,青岛一中舞蹈班考生李家怡把自己的大部分目标学校定在了济南考点。即便如此,李家怡的妈妈还是搬了5家酒店:“赶考太累了,就想让孩子离考点近点儿。”3月14日考完最后一所学校,李家怡已辗转了13所学校。

李家怡从5岁开始学舞蹈,后来自然而然走上了艺考之路。对于这个选择,李家怡的妈妈一直很有信心:“她很喜欢跳舞,能吃苦,从小上舞蹈班都是风雨无阻。”不过,这份信心却在第一场校考之后出现了动摇。

那是1月15日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考,可能是首场考试的缘故,李家怡没发挥好,当场被“刷”了下来。她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在考试之前,还特意在南京一家培训机构参加了4个月的学习。或许是因为太想考进这所学校了,反而背负了过多心理负担。“孩子性格偏于内向,有很多话藏在心里不说,我觉得她的心理压力也和培训费有关。”李家怡的妈妈说,在南京期间,一节课的学费是800到1000元,4个月的学费加上食宿费,经不起细算。

首战失利,让李家怡进入了瓶颈期。从南京回到青岛后,她开始参加集训,一天未休,连大年三十和初一也是在排练室度过的,每天累得快要散架了。可即便如此,她的练习却总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水平。“状态很不好,没有自信了,很着急,有时甚至想放弃了。”李家怡的妈妈描述。老师发现问题后,就开始与李家怡谈心,用自己当年的经历帮助她调整心态,让她专注于当下的练习,不要被过去所累,也不要想未来会如何。后来,李家怡逐渐放下了包袱,在练习中提升很快,进而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轻松。

在后面的几场考试中,李家怡的状态越来越好,虽然成绩还没公布,但有些学校的考官已经给了她很高的评价。这样的好消息没有让她松懈下来,反而更加刻苦练习,就连在酒店休息时都在练功。“每天我都得给她按摩腰,学舞蹈的一般都有腰肌劳损。”李家怡的妈妈说。

一位“学霸”的煎熬:

最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上戏‘凉’啦。”3月3日参加上海戏剧学院初试,3月6日学院公布复试名单,独自在上海的酒店里煎熬等待了3天,考生阿越(化名)等来了初试没过的结果。尽管已经做好了迎接坏消息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她还是忍不住沮丧——眼瞅着高考数着日子走来,别的同学都在一门心思备战文化课,而自己文化课落下了不说,专业考试也没个着落。

2月23日中国传媒大学初试,24日浙江传媒学院初试,25日山东艺术学院初试,26日至28日中国传媒大学复试,3月1日、2日北京电影学院初试,3月3日上海戏剧学院初试……过完年,阿越就进入了停不下来的赶考模式。“很累,但更累的是,有把握拿证的学校并不多。”她说,“四月份校考成绩就都出来了,到时候如果一个学校都没过,我会当场晕厥过去。”她描述着想象中的情景,害怕成为现实。这份焦虑也让她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名:“我的亲戚都不知道我艺考了,没告诉他们,万一没考过,那就尴尬了。”

选择艺考这条路,是阿越在高一结束后做出的决定。那时候她在级部的文化课成绩排名前十,算是一名“学霸”了。她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心仪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于是结合自己的文科特长,选择了文学编导专业。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考不是一条捷径,尤其是一些热门学校,不仅专业课成绩百里挑一,文化课分数也水涨船高。阿越报考的都是热门学校,如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的报录比为50:1,个别专业的报录比甚至达到327:1。而文化课方面,据阿越说,去年通过文学编导考入这所大学的山东考生只有一个,高考考了590多分。

“今年竞争更激烈,因为千禧年出生的考生特别多。”阿越说,看着考点的人山人海,心情特别复杂。她还记得考浙江传媒学院时,考官让她用宋词来描述候考人的心情,她想到了李清照的那句“人比黄花瘦”。词人描述的是相思的憔悴,而考生们的憔悴来自于艺考路上的挣扎和煎熬。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王春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