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咖啡飘香 市南百年老建筑变网红咖啡店(组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8-01-16 15:13:01

原标题:老宅飘出咖啡香品出历史与芬芳

市南区坐落着许多百年老建筑 如今一个个咖啡店的开业重新打开了老宅的大门 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岛历史和文化

市南沿海一线,坐落着许多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这一栋栋老宅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它们曾布满厚厚的历史尘埃少人问津。而现在,一杯咖啡却重新打开了老宅的大门。1907光影俱乐部、荒岛咖啡、郭沫若书坊……这些咖啡店都坐落在老建筑中。除了向顾客提供暖暖的咖啡外,更提供一份源于历史积累的时尚与品位。泡一杯咖啡,坐在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中,与古人对话,让咖啡的香味从历史中飘来,在现代中凝聚,使未来更加芬芳。

“咖啡是舶来品,本身的成本并不高,但对很多人来说喝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环境,将咖啡店开在老建筑中,使咖啡更有内涵,也使老建筑更有活力。”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文俭教授说,这样的双赢合作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市南老城区文化的开发建设。

1907光影俱乐部

让老建筑更具时尚感

位于中山路和湖北路交界处的1907光影俱乐部,在不少青岛人的印象里,这里是一栋无法进入的德国水兵俱乐部。如今,这里却变得热闹起来。“当年这栋殖民老建筑是德国水兵的俱乐部,我们查阅资料看到当年的菜单中,除了提供酒水外还有咖啡等饮品。”1907光影俱乐部企划经理李默笑着说,没想到经过百年的轮回,如今这里又开始卖咖啡。在经营中,为了让1907光影俱乐部更具时尚感,更贴近老建筑本身的气质,俱乐部将电影、文人书店、西餐厅等元素都融入其中,它也凭借百年的历史与全新的面貌成为了众多名人、明星必去的文化胜地。而作为穿越百年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堡,1907光影俱乐部也成为了众多世界级会议及企业年会的举办场地。

打造俱乐部文化综合体

一杯咖啡开启的时尚之门,让这栋老建筑焕发了新的活力。百年前,它曾作为青岛最高的建筑将城市的繁华与情怀尽收眼中。百年后城市变迁,原先的水兵俱乐部没了当年的繁华,如今你再次踏入这个经过百年洗礼的老建筑后,如同进入时光机一般,一切都全然不同。

1907光影俱乐部企划经理李默说,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老建筑,早在189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来到青岛,开始建立水兵俱乐部。直到1902年建成,凭借18米的“身高”,它成为了当时青岛最高的建筑。1907年德国水兵俱乐部开始放映电影,清朝达官贵族慕名前来,很多人还戴着顶戴花翎,严重影响了后排观众的观影体验,电影院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规定:“看电影时必须脱帽”。这段历史也让1907光影俱乐部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现如今,1907光影俱乐部也将被打造成为集1907青岛电影博物馆、光影西餐厅、影人咖啡、主题书店等为一体的国内首家电影文化综合体。

荒岛咖啡馆

美术展览与咖啡的艺术结合

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路旁的院子里,一片落叶随风从围墙里飘向墙外。向里望去,一座德式小楼在枝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让人忍不住登门造访。坐落于市南老城区安徽路16号的百年德式小红楼,便是荒岛咖啡馆所在地。这座始建于1913年7月的老宅原为德国船舶机械师斯蒂尔洛的花园别墅,历经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是青岛标志性德式民用建筑之一,融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研究价值于一体。

这座小院还有一个名字叫嘉木美术馆。一边是咖啡一边是美术馆,让这个小院的气质不简单。“我们咖啡是本土的,我们的美术馆是本土的,我们就是为了传递更具象的青岛味道。”嘉木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谭睿介绍,其实就两者关系来说,最先有的嘉木,后有的荒岛。作为国内唯一的以表现单一城市为主题的美术馆,嘉木从2013年9月19日开馆到现在,以平均每年50余场的速度,不停歇地举办了180场展览,为30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举办了展览,其中85%为青岛籍艺术家,90%为艺术家平生的首次展览,可谓专为艺术家圆梦的美术馆,而展出的美术作品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青岛主题,对于进来参观的观众不收一分钱门票,被誉为“可以拎着菜篮子逛的博物馆”。

用咖啡传递文艺内涵

随着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能坐下喝杯咖啡、细细地品品画作就成了参观者新的需求。于是没多久,小院里又多了一个名为荒岛的咖啡店。之所以起这个名字,谭睿告诉记者这与上世纪30年代岛城最为知名的“荒岛书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希望咖啡店的主题能像书一样香。在店内布置过程中,选择书籍除了与青岛有关,同时还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人例如胡适、沈从文、闻一多等大家的作品存入其中。同时更具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制作类似口感的咖啡,取名为祥子咖啡、虎妞咖啡等特色产品。“这算是我们店的一个特点,很多游客或市民都慕名来品尝。”谭睿说,喝的可能不仅仅是一杯咖啡,其中还包含着历史、人文、美学,希望能给大家一种更有文艺内涵的味道,传递一种美学生活。

郭沫若书坊

太平角藏着的文人咖啡馆

众所周知,八大关太平角区域是青岛有名的旅游景点。但对于很多游客来说,走进这里除了欣赏周围美景看看大海,也只能在老建筑门口拍个照,作为到此一游的证明。似乎没有更多的旅游项目可言,始终都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浅度游”中。可如今你会发现,可以真正了解其中的历史故事,甚至可以坐在里面静静地喝一杯咖啡,感受建筑本身的气息,变成了真正的“深度游”。

太平角一路23号的别墅是1954年7月郭沫若第一次来青岛所住的地方。别墅位于海边一处岩崖之上,推开窗便是汇泉角和太平角环抱的太平湾。如今,当你再踏入这栋别墅,看到屋内陈列着的郭沫若撰写的书籍,似乎仍能依稀感觉到他的气息。店内收集了郭沫若不同年代的作品近百部。力求还原郭沫若先生当年在青岛的生活原貌。不同的是,一楼又增设了咖啡阅读区,给顾客提供交流、休息放松的空间,在享受八大关美丽的景色和惬意的阳光之余,你可以在这里品味来自世界各地的醇香咖啡与手作甜点。二楼简餐区由四星级酒店厨师提供的精致西餐,文学与美食相结合,让前来的游客有更多优质体验。

不一样的文人书坊

“书坊里陈列的书籍全都是各个时期出版的郭沫若的书籍以及戏剧海报。”高远说,所有书柜都没有玻璃,游客可以随意拿起翻阅。

每到周末总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读郭沫若的文章,我觉得没有比在这里读更合适的了。”市民刘先生说,带着孩子们来书坊,坐下来点杯咖啡,亲手翻阅着郭老的书籍更利于孩子们的学习感受,是种具象的传承。

如今的郭沫若书坊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构建一个历史与文化交流,涵盖书籍、文创、艺术展览、文化讲座与休闲餐饮的公共文化空间。

胶澳咖啡店

昔日职工宿舍变身网红咖啡店

相比较百年老建筑的厚重人文,被称为中国最美街道的大学路咖啡一条街则显得小清新范十足。以往说起大学路,总会提到中国红的墙体、参天法国梧桐大树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旅游元素,如今又多了一个新元素——咖啡。位于大学路48号院的胶澳咖啡店,早在1949年是中国银行为员工建起的居民楼,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咖啡店。老板吴坚回忆,他在这里开咖啡店已有近10年,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家花店,虽然现在早已没人知道最初那家花店的样子,但如今的胶澳咖啡馆里,至今还留有当时花店老板留下的一口用来浇花老井。“从1949年至今经历了60多年的岁月,青岛能遗留下来的打水井已经极少了,这口井算是稀罕物。”说起胶澳咖啡馆的历史,吴坚指向四面贴满老照片的照片墙。老照片中有的留下了一些繁华街道最初还青涩的样子;有的记录了如今已是名胜景点的老建筑最初的形态;有的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有的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事。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喝一杯咖啡,静静地坐在老建筑里,看着这些青岛的老照片。

“我7年前来过大学路,没想到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河南洛阳的游客冯飞燕告诉记者,7年前她对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印象颇深,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面上,斑驳的影子美极了。没想到时隔7年再来,整条街大变样,不仅路美,两旁还多了好多装修文艺范十足的咖啡店。现在不仅能欣赏大学路的美景,还能坐下来品杯咖啡,游玩起来更惬意了。

文史专家鲁勇

曾经的大学路只被大家称为大学路,如今的它又有了新的名字——大学路咖啡特色一条街,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让前来大学路游玩的游客更多了。“历史中的大学路是一条年轻的路,如今的大学路因为有咖啡变得更有活力。”文史专家鲁勇介绍,1958年前,山东大学就在大学路上,后学校迁至济南,将其中的海洋专业留在了这里,也就是如今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加上这里有众多的文人故居,在青岛人的印象中这里也是学者聚集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地方喝咖啡与在品牌的连锁店喝咖啡是全然两种感觉。”鲁勇说,这种独特的氛围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

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文俭

“1907光影俱乐部、嘉木美术馆都是老城区典型的百年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再融入咖啡这一时尚元素,让老建筑焕发生机,也让咖啡的味道更有内涵。”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刘文俭教授说,百年建筑本身不论是外部设计还是内部装饰都十分考究,环境优雅,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而咖啡本身也是舶来品,代表着时尚,在这样一个优雅的环境里品尝一杯咖啡十分受年轻人追捧。而这样优质的产品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其中,更容易带动大家走进老城区,感受焕发新活力的老城区,这也是对老城区真正做到保护性开发。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朴勋

“大学路周围民宅的小面积很适合做咖啡这类的轻餐饮。”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朴勋说,尤其是老建筑里开咖啡馆,可以让老房子重新焕发生机。而让老建筑“变”咖啡馆,关键在于商业化的“度”。老建筑不仅应反映原有文化的延续,也应尊重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品质。以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形态为基础,促进文明的融合和现代化的发展,才是对“城市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最好解读。(记者 樊蓉)

[责任编辑:王春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