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探访青岛黄山社区海蜇捕捞:舌尖上的海鲜是这样做成的

来源:齐鲁网

作者:孙杨 辛鹏 通讯员 招婷婷

2017-07-27 19:44:07

齐鲁网青岛7月27日讯(记者 孙杨 辛鹏 通讯员 招婷婷)如果问外地来青岛的朋友想吃点什么?答案肯定是海鲜!标配就是“啤酒+蛤蜊”。其实,真正的青岛人餐桌上还有一种海鲜必不可少,那就是海蜇!不论是老醋蜇头,还是白菜凉拌海蜇皮,都让人垂涎三尺!到底海蜇是怎么从海里的庞然大物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呢?我们去青岛黄山社区的码头上看看去!

记者来到青岛黄山码头时,十几艘渔船刚刚靠岸,渔民们正在忙着从船上卸下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蜇。

为了方便处理,海蜇被打捞上船后,渔民们直接在船上对海蜇进行手工分离,分成海蜇皮、海蜇里子等不同部位。因为要获得海蜇里子,必须在捕获海蜇后尽快分割完成,否则随着海蜇死亡,海蜇里子也会很快变质,无法食用。而在岸边的加工区,妇女们也早已经支起了炉灶,将分割好的海蜇进行蒸煮,以保证海蜇的鲜嫩口感。

4.jpg

5.jpg据了解,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是坐落于山海之间的小渔村,居民世代以渔为生,有近半数居民从事海蜇捕捞,捕捞加工海蜇成为渔民世代传承的技艺。2010年,海蜇里子加工技艺已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品质,不断创新,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在海蜇上书写出致富经。

渔民们成立了海蜇专业合作社,开起了渔家宴,创制的“黄山海蜇宴”名扬岛城,享誉全国,深加工的海蜇系列产品也飞到了千家万户,具有“黄山特色”的吃、游、玩系列项目成为游客每年必来这里的主要原因,海蜇产业已成为拉动社区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有力引擎,黄山社区也因海蜇而被称为“中国特色海蜇第一村”。

微信图片_20170727153230.jpg微信图片_20170727153635.jpg

在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每年七月份开始海蜇开捕,整个海蜇捕捞季将持续2-3个月。渔民驾驶小船从码头到捕捞区域只需要15分钟,保证了海蜇的上岸及捕捞时间。捕捞海蜇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渔民的经验,要在海水由退变涨或者由涨变退的时机进行捕捞,这个时机水流较缓,容易捕捞,一般情况下一艘船一天要出海2-3次。因为海蜇体内有毒素,要通过腌制来去除,最初,嫁到黄山社区的外地媳妇没有加工经验,没少挨蛰,直到后来才慢慢适应。

眼下正值捕捞旺季,渔民们在码头上忙碌着,用专门捕捞海蜇的渔网,网口大小都在18公分以上,不会影响其它海洋渔业资源。在海蜇捕捞收获季,渔民们每次出海能收获几千斤的海蜇,平均每户能收入七八万元,多则能收入十几万元。

6.jpg黄山海蜇分为沙蜇和绵蜇。在黄山,由于各部分的经济价值不同,海蜇都是分着卖的。尤其是沙蜇,要分成5个部分卖。海蜇一上岸,最有名的海蜇宴成了农家宴的主打菜。伴随着社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黄山社区在努力将海蜇宴打出品牌的同时,也在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将“黄山海蜇宴”做出档次,做出品质,带动社区旅游业发展。黄山海蜇宴总共有将近10道菜,主要以海蜇里子炒白菜、海蜇脑子炒鸡蛋、海蜇凉粉、海蜇爪子炖瓜等广受欢迎,为当地农家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

目前,社区逐渐形成了“黄山海蜇”产业链,推进品牌化、规模化建设,不断拓展王哥庄特色旅游的深度,逐步提升区域旅游休闲度假的吸引力,努力将“黄山海蜇”做成具有当地特色,能够持续带动居民增收致富的现代都市农业。

[责任编辑:崔维莉、孙杨]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2-8575779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2-85757799,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